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助农有道,且看白族之乡茶园好光景——“精准扶贫十佳企业”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

发布者: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8-31     浏览次数:4000

    文/张笛

    一片小小的茶叶,可以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吸收天地日月精华,再将阳光雨露“揉”进一碗茶汤,留香唇齿间。

    一片小小的茶叶,可以是“精准扶贫”的“鹊桥”,跨越400公里,将龙头企业“湘丰”从长沙县湘丰村“引”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2017年,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桑植县人民政府签署《桑植白茶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将桑植白茶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做大“桑植白茶”品牌,全方位合作打造桑植白茶产业。

    春芽吐绿年复一年,如今,3年已过,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为勤劳的桑植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此行,我们特前往探寻。

   

    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

    种一片好茶:山水知味,历史留香

    沿蜿蜒山道而行,一垅垅茶林随山势而上,如梯田般层层叠叠,嫩绿、青绿、墨绿,共同编织成锦缎绵延舒展。初踏入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回龙村,淡淡茶香扑鼻而来,即使三伏天,暑气也退去大半。

    秉承“产业报国、茶和天下”的精神,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坚定地迈出了精准扶贫的步伐,但“牵手”桑植县,绝非偶然。

    大自然的偏爱给了桑植百姓种好茶的“底气”。

    桑植县有着极为优良的生态环境,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中国绿心”之称。境内周年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日照丰富,雨量充沛,云雾缭绕,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大部分生态茶园分布于500—1200余米的高海拔山区,茶区绿地覆盖率高,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相间。

    历史的积淀成就了桑植白茶的厚重底蕴。

    桑植县是我国白族的第二大聚居地区,为湖南唯一白族聚居地。700余年前,白族先辈跋山涉水迁徙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代代相传的白茶种植加工技艺。桑植县产茶历史悠久,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桑植县志》有“四邑皆产,县属具多,味颇厚,谷雨前采摘,细者亦名旗枪”的记载。白族三道茶寓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桑植县标准化茶园基地

    时光流转,没有被岁月冲淡的茶香,如今愈显珍贵。

    做一片好茶:创新技术,固茶本味

    2017年3月27日,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牵头组织张家界境内茶企、旅游企业及县经投公司参股,开展桑植白茶精制加工、产品销售及茶旅融合等业务。

    自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脱贫帮扶工作,在技术与产品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

    在标准上,“桑植白茶”结合白族文化,按原料等级分为“风花雪月”四个系列,月系列原料为芽头,雪系列原料为一芽一叶,花系列原料为一芽二叶,风系列则为手采或机采大叶。同时指导当地茶农利用闲置的夏秋季鲜叶加工成白毛茶,茶农年增收60%。

    “白茶是我们桑植最好的扶贫产业!“在洪家关白族乡银杏塔村的茶园里,村民徐珍一边麻利的采摘着新鲜茶叶,一边笑容满面的感叹道。白茶是所有茶类品种中采摘期最长的,每年的3月至10月都可以采摘,摘下的鲜叶以5~80元/斤卖给合作社,光手工采茶每年的收入都有2万元。

    自诞生之日起,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就成为“团宠”,有中科院亚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湖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在工艺上,“桑植白茶”既继承了传统晾制工艺,用心呵护每一片鲜叶,又进行了六大茶类的工艺融合与创新,融入“晒青、晾青、摇青、提香、压制”工艺,创新优化“养叶、走水、增香”工艺参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桑植白茶加工工艺。此外,公司还建设了现代化标准桑植白茶加工厂房,取得省内首个白茶紧压茶生产许可证,年产量可达1000吨。

   

    生产车间内的自动化生产线

    改良后的“桑植白茶”具有汤黄亮、味醇甜、孕花香、回味长、便携带、耐储藏、可增值的特点,产品初泡花香甜香交融,复泡甜香花香起伏,具有“新工艺、老茶味”的独特风味。

    公司产品荣获第16届中国农交会暨第20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袁隆平特别奖(全省7个);2018、2019连续两年荣获湖南茶业博览会产品金奖和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产品金奖;2018年荣获“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大创新产品奖”、“第三届“潇湘杯”湖南名优茶评比”金奖和一等奖;2019年公司荣耀上榜第十二届中国茶品牌年度品牌荣誉单项奖“金芽奖”。

   

    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桑植白茶

    桑植县是张家界的“后花园”。近年,乡村游、茶旅融合发展迅速,桑植县敏锐地搭上这班快车。“买桑植白茶,把张家界的山水带回家”已成为游客共识。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一改传统白茶的主要产品形态,打破只有散茶和茶饼的格局,新增了白茶巧克力、白茶小月饼、白茶砖和白茯砖等产品,未来还将开发白茶面膜等深加工产品,打造最具张家界特色的旅游农产品。

    描一幅好光景:致富有望,茶乡飘香

    “种茶是靠天吃饭,一年收入都押在茶叶上,稳妥吗?”“想种茶,可是茶苗、农肥从哪里来?”“种了茶叶不好卖怎么办?”……

    “老百姓的担忧不无道理,本就是贫困村,底子薄,实在是经不起‘失败’。”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孝冬回忆说,公司成立之初,曾面临不少质疑声。

    为此,公司以机制为保障,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带动老百姓发展基地,乡镇茶叶企业负责收购茶农鲜叶加工成白毛茶,公司负责订单收购全县白毛茶进行精加工销售,形成了完整、紧密的产业链条。

    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贫困县发展农产业普遍存在的“两缺两怕”难题:农民缺资金、缺技术,怕自然灾害、怕价格下滑影响收入,最终实现了“双零双赢”:农民零风险、零投入,公司少投入、少用工,农民、公司均受益,从而促进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伍孝冬向省、市媒体记者推介桑植白茶

    伍孝冬告诉我们,公司与沙塔坪乡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深入践行产业扶贫合作,与沙塔坪乡十个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协议帮扶。2017至2019年,公司年均订单收购全县白毛茶350吨,年均带动茶农增收1400余万元,直接带动贫困对象3500人,间接带动贫困对象35000人。

   

    工人在生产车间包装桑植白茶

    生活光景好不好,得看老百姓怎么说。

    吴迎春是桑植县八大公山镇马龙山村的茶农,种植茶叶已10多年了。刚开始种茶的时候,吴迎春吃尽了苦头,不懂技术的她摸着石头过河,白天采茶晚上加工,采摘完的茶叶不能过夜,有时候加工到晚上一两点,从之前的三亩茶园扩大到十几亩茶园,还购买了采茶机等机械设备,带动当地人一起种茶。

    然而好景不长,吴迎春丈夫获得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不幸病逝。正在吴迎春一家落入低谷之际,政府将她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为她提供茶苗和肥料,公司免费为她提供加工技术指导,而且村上建立了白毛茶初加工厂,茶农们只要将鲜叶送过去,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以前我什么都没有,现在开始种茶叶,茶叶价格好了,现在家里这些电器什么都有了!”

   

    茶农采茶生活甜

    “若不是你突然闯进我生活,我怎么能够快速把贫脱,爱你的话不必多说,毕竟好生活都是你给的。”此前,一位白族大姐唱歌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一波关注。质朴的歌声与身后山水一脉相连,指间绿叶翻滚,茶香仿佛能穿过屏幕直达心底,不少网友直呼:这是桑植的“李子柒”吧。

    这位白族大姐是桑植县官地坪镇金山坪村的谷红英。当听说她一边唱歌、一边料理茶叶的视频收获不少“点赞”,脸上的喜悦之情怎么也藏不住,“今年白茶大丰收,卖出了好价钱,腰包鼓了起来,家里的生活蒸蒸日上。”

    在官地坪镇金山坪村”官地坪茶叶加工厂”,我们见到了正忙着采夏茶的向左相。

    如今,采摘夏秋茶原料改为了机采。向左相表示:“以前手工采茶,利润太低、销售量也不大,现在我们改为机采,机采每天采摘量大,成本低,而且有湘丰桑植白茶公司对口销售,也不愁销路。”

    机采茶园将手采时期高昂的人工成本降到了最低,提高整个茶园的效益。公司按保底8元/斤的价格全部收购,培育高质量鲜叶的同时也能保证茶叶产品的高质量令白茶产业的前景充满生机,茶农没有后顾之忧,种起茶来更有劲。

    当一株茶苗种下,经三年精心培护,它将迎来产茶期,将茶农1095个日夜的付出化作一缕茶香。

    三年前的“应时而生”,三年的“顺势而为”,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也迎来它的“产茶期”。1095个日夜的“精耕细作”已“炼”成桑植百姓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湘丰桑植白茶产业园(位于张家界市经济开发区)

    而今,投资1.3亿元、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米、插上了“科技翅膀”的湘丰桑植白茶产业园(位于张家界市经济开发区)已振翅欲飞。下一个三年,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将迎来“丰产期”,彼时,又将是一番怎样的好光景?值得期待!


[责编:肖静]


首页

公司简介

新闻中心

品牌产品